半岛电子孩子玩迷恋电子产品不打不骂做到这3点孩子乖乖放下手机

  新闻资讯     |      2024-09-30 23:26

  半岛电子孩子玩迷恋电子产品不打不骂做到这3点孩子乖乖放下手机闺蜜近和婆婆闹得有点不愉快,原来两个人因为孩子看手机的问题发生了一点不愉快。平时闺蜜工作忙,孩子都是由婆婆带的,婆婆年纪大,精力有限,所以常常把手机塞给孩子玩。平时活蹦乱跳的孩子,一拿到手机就很安静,这样婆婆就也能休息一会儿。

  但是闺蜜却很担心,孩子每天长时间地看手机一定会对眼睛有伤害,况且孩子总是低着头,这对骨骼发育也不利。于是闺蜜建议婆婆多带着孩子出去玩玩。没想到婆婆觉得这是闺蜜在指责她偷懒不好好看孩子,于是一气之下回了老家。

  这回闺蜜只得自己看孩子了,闺蜜请了一个星期的假,想好好地管管孩子看手机的问题。没想到,孩子成了个“手机瘾”小孩,拿到手机就很开心,不玩手机就哭闹。闺蜜被孩子弄得焦头烂额、无可奈何。

  时下,手机的使用很普及,不管是哪个年龄段的人都能够从中获取自己想关注的内容,各种、小视频APP更是令人应接不暇半岛电子游戏官方网站。而孩子们花费在手机上的时间也越来越多。网络上关于孩子偷拿父母手机打赏主播、购物的新闻并不少见,孩子们也逐渐加入到被手机的群体之中。

  近来看到一篇调查研究,奥克兰理工大学的研究员Scott Ducan调查了5000名儿童,最终结果显示,新西兰2岁以下儿童一天接触电子产品的平均时间是1.5小时。并且在这些儿童身上发现了不同程度的行为滞后表现,并且在运动技能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欠缺。另外,在研究中,研究人员也发现,孩子接触的时间过多还会引发进食和肥胖问题。

  可见,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对身体方面造成的影响,原本人们认为的伤害视力那么简单。这对孩子的身体发展有着非常负面的影响。

  在美国有一项相关的实验,研究人员对孩子们的大脑进行核磁共振,最终发现,孩子在看书的时候,大脑中的情绪和问题处理区域是非常活跃的,而当孩子看电子产品时则没有这种活跃度。

  这也说明了,孩子接触电子产品时间过长会影响到情绪控制方面以及问题处理方面的能力发展。虽然电子产品中有对话等语言形式的展现,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却没有起到刺激语言发育的作用。

  有研究人员认为,电子产品给予孩子的刺激过于强烈,以孩子的接受能力并不能完全胜任,于是孩子会变得很上瘾,并且不能够接受正常的生活节奏。

  更为明显的是,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过长会影响到他的社交能力发展,孩子不愿意和同伴交往,并且脾气急躁,孩子更加愿意沉浸在手机的乐趣之中,孩子变得沉默寡言,社会性发展也受到负面影响。

  同事对孩子玩手机的事情非常的反感,于是在孩子班上的同学几乎都有手机时,同事给孩子买的是儿童手表。孩子每天只有在完成作业以后才可以玩15分钟的手机。同事觉得完全不让孩子玩也不可能,15分钟就当作是对孩子的安慰吧。

  但是令同事没想到的是,孩子居然偷偷玩手机。同事一般会在卧室里办公,而手机经常放在客厅里充电,为了减少手机对孩子的影响,同事在家的时候通常不碰手机。没想到孩子每天趁着妈妈睡着了,就把手机偷偷地拿到自己的房间玩。

  有一次孩子玩着玩着睡着了,这才被同事发现。同事生气极了,但是也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法有问题。于是同事决定改变对孩子施行的手机政策。

  同事决定每天让孩子玩手机的时间增加到半个小时,在孩子玩手机的时候,自己会陪在孩子身边,和孩子一起探讨相关的内容。

  家长们发现孩子偷玩手机后,简单粗暴地进行干预并非是合适的做法,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地好奇。家长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商定玩手机的时间,同时,让孩子在父母的陪同下进行,这样不仅有助于亲子间互动,也可以引导孩子多交流表达,另外,父母也可以孩子接受的内容把把关。

  父母们规定好孩子玩手机的时间最大时间,一旦确定好就不要轻易地改变,否则这只会造成孩子的不断试探和父母的不断妥协。当孩子表示“想在玩一会儿”时,这就很可能不是一会儿,而是不断地进行延迟。

  当孩子玩得时间有些久时,家长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说带着孩子出去玩一会儿,当孩子表示拒绝时,家长可以采用孩子平时比较喜欢的物品来吸引孩子,比如说孩子喜欢的游戏内容,或者是孩子想吃的食物等等。

  当孩子和父母兴高采烈的玩闹时,孩子是不会想起来玩手机的,所以当孩子沉迷于手机的世界时,家长应该反思一下是否是自己陪伴孩子的时间不足够,和孩子认真地玩一场游戏,家长们会发现令孩子感到快乐的不仅仅有手机,还有孩子们最爱的父母。

  当孩子捧着手机安安静静的时候,家长们不要觉得这样育儿很轻松,事实上这是父母把孩子越推越远。孩子不再愿意表达,也不再愿意沟通,孩子失去与父母的连接,对于电子产品越发的依赖,这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来说都是极其负面的。育儿是一个辛苦又甜蜜的过程,希望父母们不要轻易的错失。

  大家对孩子依赖电子产品的表现是怎样看待的?面对这种情况,大家又是怎样处理的呢?欢迎大家分享留言。

  我是菁妈,一个女孩的妈妈,母婴行业培训师,多平台原创作者,混迹育儿界的医师,药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为上千家长提供育儿咨询。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